近年来,随着白内障手术日臻完善,越来越多患者获得了良好视觉质量,但随着该手术大量的开展,和白内障手术相关的囊袋收缩综合征(capsularcontraction syndrome,CCS)就诊患者也随之增加。针对该病,笔者和爱尔眼科江北医院的刘磊医师、王刚主任、白内障科陈潇主任等共同撰文探讨对本病的诊治。
囊袋收缩综合征是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后所特有的并发症,常在术后2周后发生。常见的原因是撕囊口太小,前囊膜残留过多, 其内表面上皮细胞化生为纤维细胞并生长增殖,分泌胶原纤维化引起囊袋收缩。
开罐式截囊的患者较少发生。当连续环形撕囊过小或偏中心时,术后囊袋收缩可使前囊向心性收缩,造成撕囊区面积缩小和囊袋赤道部直径的缩小, 导致人工晶体位置偏移。晶体上皮细胞在囊袋收缩中起主导作用,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视网膜色素变性、高度近视等是本病发生的高危因素。术后葡萄膜炎反应,炎性细胞刺激可加重囊袋收缩。
裂隙灯检查可见撕囊区边缘纤维增生,囊膜边缘增厚常与人工晶体的前表面发生粘连。
撕囊区面积缩小,囊袋收缩变窄,残留的晶状体前囊机化混浊,前、后囊膜皱褶。撕囊口向心性环状收缩可引起囊袋内的人工晶体襻卷曲前移,晶体光学面后移, 从而影响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质量。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, 眩光, 远视飘移等。人工晶体可脱出囊袋如接触到角膜内皮可造成角膜混浊水肿,如经撕裂口脱入玻璃体腔中, 可引起葡萄膜炎。
预防囊袋收缩综合征的发生, 首先应提高手术操作技能, 连续弧形撕囊口应达到直径5.0-5.5mm, 撕囊口小于直径4mm 的需进一步扩大,连续环形撕囊大小以其边缘覆盖人工晶体光学部分0.5mm为佳。 术中彻底的前囊膜抛光,以清除前囊下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。
无临床症状的囊袋收缩综合征一般无需处理。如果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直径小于3mm,前囊膜混浊影响视力,植入的人工晶体发生了变形、倾斜或偏离中心, 影响到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质量, 导致视物变形或视力下降等, 可用Nd : YAG激光将增厚向心性环状收缩的撕囊口边缘击开,从而解除造成晶体移位环形收缩的外力。对于后囊混浊、皱褶引起的视力下降,可选择Nd-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。经激光治疗后, 大部分患者视力较激光治疗前常可有明显的提高。YAG激光术是目前治疗囊袋收缩综合征理想的方法。部分患者经表面麻醉下剪除前囊口增厚的囊膜,松解前囊口,视功能得以改善。对于少见的人工晶体脱出囊袋接触角膜内皮、脱入玻璃体腔内的人工晶体则须手术取出人工晶体, 防止角膜内皮失代偿、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脱离。
左眼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
左眼YAG激光前囊松解术后
王刚主任带领着眼底外科日益壮大
2014年刘磊医生参加第十九届全国眼科年会
在2015年即将召开的广州全国眼科年会,爱尔眼科江北医院眼底外科发表论文6篇(书面交流4篇,大会展板1篇,大会发言1个)